主题: 人工智能助力作物育种表型的研究
主讲人: 马韫韬
时间:2023年5月19日(周五),上午10:00
地点:科技楼441
报告人介绍:
马韫韬,中国农业大学教授,博导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数字农业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。中国农业大学数字农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。农业人工智能与作物表型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、首席科学家。国际植物生长建模、仿真与数字孪生(PMA/FSPM)委员会常务理事。智慧生态专委会(筹)副主任、植物表型组学专委会常务委员,智慧农业专委会、农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、数字农业专委会委员。主持/参与国家重点研发、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。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/EI等论文80多篇,包括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(ISPRS)、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、Field Crop Research、Plant Phenomics、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、Computer Electronic in Agriculture、Precision Agriculture、Annals of Botany等期刊。 长期从事智慧农业、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、植物三维仿真与数字孪生、作物生长模型、无人机大规模育种性状快速调查、育种机器人视觉感知等的研究与推广工作。
内容简介:
无论是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,还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育种,都需要从大量的样本中快速筛选出具有所期望表型的品系,包括与冠层结构密切相关的表型属性,这就迫切需要有高通量的表型测量与分析方法。本报告主要从“田间表型的难点在哪里”,“育种机器人与农用传感器如何辅助育种材料筛选”,“无人机大规模辅助哪些育种性状快速调查”,“计算机和农学结合的优势有哪些”,“植物三维仿真模型与表型如何结合”问题着手,阐述人工智能在田间作物表型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、行业需求和发展情况,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工作,从植物二维到三维表型,从消费级无人机结合RGB相机到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、高光谱、激光雷达等传感器,从育种机器人作物表型初探等方面讲述人工智能在大田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甜菜等作物表型调查中的应用。